情暖山乡春来早——市规划局定点帮扶龙潭沟村纪实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7年04月28日 10:10:00
发布机构
市规划局
文号

 

宣讲扶贫政策 

 

结对帮扶贫困户  

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建设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生态村庄 

记者刘俊 黄曼莉

  进入四月,连绵的春雨虽带来阵阵寒意,但秦巴山区扶贫战场上充满干群决战贫困的热情。4月7日上午,雨过天晴,记者跟随市规划局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刘永甲翻山越岭来到郧阳区白桑关镇龙潭沟村,看到一幕火热的建设场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们忙着和水泥、砌砖墙;连接二组、三组的通组水泥公路上,压路机正在平整路基…… “今年5月底安置房竣工,19户村民将住进新家。路修好后,两组村民串门儿再也不用爬大半个小时的山了!”刘永甲告诉记者。

  近三年来,市规划局、市妇联、市公安消防支队、郧阳区工商局等帮扶单位共投入82.5万元,其中市规划局投入60余万元,帮助龙潭沟村改善交通条件、加固病险水库、架设光纤线路、发展致富产业、改善危旧房屋等。通过对口帮扶和当地干群的共同努力,龙潭沟村面貌日新月异:截至2016年,全村131户贫困户已有73户脱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核桃、魔芋、油茶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不断壮大,家家户户掀起发展养殖业的热潮。

  人勤春来早。今年,龙潭沟村的春天来得似乎格外早,一场新的脱贫攻坚战役又在这里打响……

  扶志永远在路上

  “现在扶贫政策好,我申请贷款发展养殖业,不要利息和抵押,你要多跟工作队、村干部沟通……”记者在贫困户王玉华家采访时,他接到弟弟询问贷款事宜的电话,就高兴地给弟弟讲解。

  现年56岁的王玉华是龙潭沟村三组村民,家有七口人,年总收入仅1万多元,2015年,被列入贫困户行列。为帮其脱贫,市规划局扶贫干部李克非主动与其结对,帮他谋划致富路子,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王玉华的两个外孙到了入学年龄,但学费却成了难题。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两个孩子申请到 “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工程的扶贫政策资金。还积极落实产业奖补,帮助王玉华养了5头猪,仅此一项,收入就翻了一番。今年初,工作队干部告诉王玉华可以享受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等贷款优惠政策,王玉华成为村里第一个申请贷款的村民。“等贷款下来后,我准备再养十来头黑猪。”王玉华高兴地盘算着。

  扶贫先扶智、富民先富脑。为了改变龙潭沟村贫困群众的 “等靠要”思想,提升他们的致富动力,市规划局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注重将扶志放在首位,在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宣传扶贫政策的同时,扎实抓好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

  根据精准摸底,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今年,龙潭沟村贫困户中,17户发展产业意愿强烈,13户需要得到医疗救助,1户需要教育扶助,还有6户需要保障供养……基于此,市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积极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详细讲解扶贫政策,告诉他们发展不同的养殖品种可以获得不同标准的奖补;五保老人可以到镇上福利院集中安置,还可领取保障金;发展资金不足的贫困户,可以申请小额信贷……如今,在龙潭沟村,工作队成为村民的 “百事通”,随时为村民提供政策解答、信息咨询等服务。

  产业托起致富梦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 “造血”能力,而增强“造血”能力的关键在于发展适合村情的致富产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规划局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引导贫困户走农特产业致富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村养牛180头、猪700头、土鸡6200只、蜜蜂350箱、鱼4200尾,种植香菇20000袋、天麻5亩、核桃300亩,带动了25户73人脱贫致富。

  如何乘势而上?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农民抱团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规避风险,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市规划局局长邓念超叮嘱扶贫工作队员。

  在龙潭沟村三组、一组,记者看到山坡上栽种的300亩核桃树长势良好。核桃园承包人兼十堰市连赢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靳平军告诉记者,在市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园带动12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名。因为核桃种植期需要3—5年,他打算套种魔芋,充分利用好土地。同时,探索产销一条龙和电商发展模式,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据介绍,目前,市规划局正联合其他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支持该村发展核桃、油茶基地,提升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猪崽2头、鸡苗50只,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产业发展让龙潭沟村的村民有梦可期。走在春日里的龙潭沟村,随处可见蓬勃发展的致富产业和村民充满希望的笑脸。

  规划搬出新生活

  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户摆脱贫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直以来,市规划局联合驻村各单位工作队紧紧围绕 “五个一批”战略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的方针,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市规划局局长邓念超多次带队深入龙潭沟村开展摸底调研工作,征询村民搬迁意愿,并为群众详细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为了不断完善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市规划局发挥专业特长,结合龙潭沟村村情村貌,多次邀请同济大学规划院、郧阳区规划设计院技术人员前往龙潭沟村实地踏勘,在编制完成龙潭沟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的同时,结合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反复对安置点进行测量、选址,最终制订了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方案通过郧阳区脱贫攻坚指挥部评审,经过招投标程序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于去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贫困户杨东林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受益者之一。因经济困难,杨东林夫妇无固定住所,一直借住在别人家,2015年因大病返贫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按照政策将其纳入易地扶贫安置对象。 “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新房,跟做梦一样!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杨东林说,他计划在养鸡的基础上,再养几头牛,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山乡春光好,有情饮水饱。路更通畅了、产业更优了、生活更美了……昔日贫困的龙潭沟村,如今满是希望的曙光。决战脱贫攻坚,市规划局扶贫工作队仍在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