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的答复
高玉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心城区行车缓慢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做的工作
(一)打通城市内外环线道路。
1.城市外环交通体系初见成效。西沟-大川由S446省道西沟至大川段连接;大川-赛武当由S446省道连接马赛路(县乡二级路)直达赛武当风景区;赛武当-白浪由马赛路连接G209国道直达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快速通道(机场一高铁)由S446省道白浪至鸳鸯段和G316国道白浪至鸳鸯段两条道路通达;快速通道(机场一高铁)一长沙路-柳五路由S304省道连接。目前,除S304省道丹江口油坊坪至郧县长岭段(郧阳区)段在建,其余路段均已通车。柳五路一方滩路由S304省道连接方辽路(县乡二级路)。
2.中心城区路网逐渐完善。加快推进主次干道建设,围绕“外环环起来、内环连起来、南北通起来、东西密起来、中心快起来”工作目标,城区南部三峡路、武当路复线加快推进建设,中部已实施完成北京路综合改造、重庆路综合改造,北部基本完成紫霄大道、林荫大道1、3号线等工程建设。
3.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建设。一是玄岳大道(高铁站至驼鞍沟工业园段)已建成通车。该道路为城市快速路,城区东部车辆可从此路直达高铁站,无需经过万达过十堰大道,可以缓解万达片区交通拥堵问题。二是为加强城区道路与玄岳大道的联系,我局已审批浙江路延长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该道路起点为浙江路与发展大道交叉口,终点接玄岳大道。该道路建成后,将会有效缓解万达区域交通拥堵状况,也将缓解万达路口交通压力。三是规划实施福银高速十堰西出口至汉十高铁东站一级路新建工程(五衢大道)、G209柳陂至土门段改扩建一级公路项目,结合已通车的玄岳大道(高铁站至驼鞍沟工业园段),届时将形成以高铁站为中心,至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快速环形通道,实现高铁站与周边区域的快速联通,有效缓解万达区域交通拥堵问题。
(二)进一步畅通微循环,强化重点区域整治。
一是积极推动高速免费通行。为减少城区交通流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市交管部门积极推动十堰市城区高速免费通行,争取所有机动车从高速十堰东站、十堰西站、张湾站三个收费站任何两个收费站上、下高速均免费通行。
二是优化重点路口交通组织。针对华西路口、仁威路口早晚高峰拥堵问题,交管部门对路口信号灯放行方案、车道规划进行调研和优化,一方面根据流量、时段科学设置信号灯配时,另一方面采取在路口增加左转车道加直行的方式提高回城放行效率。
三是推动解决万达交通堵点问题。为解决万达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我局成立专班,组织研究完成了万达立交规划方案,并已提交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同时委托市规划设计院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我局与市交管局共同推动下,万达广场与国瑞府之间的下穿通道目前已经竣工投入使用,车辆和行人可直接通过下穿通道进入万达区域,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万达片区交通拥堵压力。
(三)大力实施人行过街设施。
人车争抢路权也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我局高度重视人行过街问题,已规划实施邮电街口过街天桥、郧阳中学过街天桥、文化广场过街天桥、人民公园过街天桥、北京路博物馆人行天桥、燕林小区处人行天桥、北京路人商地下通道、北京路市民服务中心地下通道等多处立体过街工程。2021年新审批北京路郧阳中学停车场处人行天桥、北京路阳光栖谷处人行天桥、上海路药护学院处天桥、上海路医药学院处天桥等人行过街设施规划方案。在紫霄大道的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预留了6处地下通道,节约了建设资金,又能避免将来专门建设人行过街设施造成交通拥堵、管线迁改等麻烦。这些惠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方便了市民出行,保障了行人车辆安全。
(四)加快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减少车辆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我局积极推动城区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1.结合北京路沿线改造规划建设停车场项目。一是体育中心停车场(南),用地面积9327.31平方米,停车位349个(已建成);二是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北)规划用地面积5172.9平方米,规划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停车位202个(已建成);三是郧阳中学操场地下空间利用,用地面积14200平方米,停车位746个。2.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停车位建设作为设计重点。一是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整合利用地下空间,提高老城区地带的车位配给。规划在建毛巾厂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停车位180个;二是十堰市中心血站改扩建地下车库项目(位于北京南路中心血站院内),规化在建地下停车库,规划用地面积 5227.58平方米,新增地下车库车位133辆(双层机械车库)。3.已审查并公示《十堰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专项规划》(2020-2035年)。该规划以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创新智慧、安全绿色为原则,以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十堰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打造新时代生态宜居城市“停车标准”与“智慧管理”的典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通规划前瞻性不足。
一是十堰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需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二是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边界不断拉大,大量居住小区集中于主城区,城市基础配套及设施如医院、大型商场、优质教育资源也相对集中于中心城区,导致交通出行总量及交通周转量大幅增加,潮汐现象日益显现。
(二)城区路网建设滞后。
由于现实原因,城区路网建设滞后,城市微循环道路不完整,仍有“断头路”未能打通,不利于科学实施交通组织,影响道路使用效率。
(三)公共停车位不足,交通设施布置不合理。
存在大型综合性停车场欠缺,城市功能区域停车规划滞后,老旧小区配套车位缺乏等问题。道路开口过多,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不足,部分道路机动车调头缺口、公交车站点离红绿灯过近,护栏、斑马线设置不科学,人车争路权现象严重。
(四)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我市虽然从2013年起开始打造智能交通,建设智能交通综合监测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违法感知处理系统、互联网交通服务平台等,实现交通管理由人工向智能转变。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运用交通“绿波带”“单向通行”“潮汐车道”等管理手段引导和规范交通秩序,早晚交通高峰“钟摆式”“潮汐式”的交通流特征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城区路网结构。
加快修编《十堰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2019-2035)》,推动综合交通规划从单纯的设施体系规划向政策规划、体系规划、治理规划并重转变,并使之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为综合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一方面形成区域道路环状循环,另一方面形成“放射、多环的十堰山地网格式”的骨架干线道路网结构。以“道路快速化,节点立交化”交通理念,系统布局立交路口,增加快速道路设计,提升公共交通频率,减少人车冲突。加快快速路、主次干道、城市环线等建设,完成车城西路片区路网,打通发展大道延长线等,形成完整的二环。然后结合风神大道,打通北环路,形成城市的第三环,补齐城市路网短板,形成城区道路环状循环。及早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为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动玄岳大道项目建设,分类分时,有序推进规划工程,进一步推动建设双高路(五衢大道)、浙江路延长线、朝阳南路改线、航空路跨东风大道高架桥、武当路复线跨襄渝铁路桥项目实施。届时,城市南部环线基本形成,东西方向上很多过境车辆不再经过市区,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三)强化重要节点改造。
加强支路支线和重要节点改造,对拥堵路段和重要拥堵节点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提出可行改造意见,选取重点逐步实施,全面改善道路环境、优化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形象。对万达堵点区域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研究优化解决方案,推动万达立交项目实施。我局将在《十堰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修编中将人行过街设施作为专项分析,专题研究。
(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优先试验段,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公交优先道使用管理,保障公交优先通行路权,建设完善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全面开展公交线路和站点优化调整工作,采取跳站、接驳、改造站点等措施,解决公交站密集、线路过于集中、公交车站口斜插左拐、公交车“列车化”停靠与行进等问题。继续推进我市“空巴”交通项目建设,把“空巴”交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通过“空巴一号线”将高铁站等重要枢纽串联起来,形成便捷出行的多种交通网络。同时加强空间管控,深入研究轨道交通骨架线路走向、主要换乘节点,及早预留预控建设廊道和用地。
(五)优化交通设施设置。
科学设置红绿灯、斑马线、过街设施、左(右)转专用车道等。鼓励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清理不合理设施建设。针对闸道设计不合理、地下室出入口设计不合理、违法建设占用城市道路等情况,相关部门组织专班,制定工作方案进行专项清理整改,保障道路畅通。审批完成《十堰市公共停车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年),推动十堰城区公共停车系统建设,增加城区公共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减少机动车占用城市公共道路资源现象。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8月18日